致光临本站上的朋友:
  
  欢迎您访问男孩博客,如你打开的页面不是你所要的找的,请使用侧边栏的搜索功能查找日志,希望能在这里找到您所需要的东西,使您在平淡之中充满喜悦。 
本站域名:Http://Blog.123ttt.Com/(点击加入收藏夹)

欢迎您再来,谢谢!!!
男孩 于2006年11月13日


浅谈家庭教育的作用、现状及家校配合

  
发挥优势、摆脱现状,密切配合,形成合力[/b][/b]
——浅谈家庭教育的作用、现状及家校配合
         赖承栋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儿童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但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毕业分配制度的改革,家庭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呈现出减弱的趋势,家庭教育的作用被淡化。学校教育如何更好地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值得研究探讨。
一、家庭教育的优势和对学校教育的作用
我这里所讲的家庭教育主要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即是亲子教育。如果说教育为树人之本,那么家庭教育则是教育之源。蔡元培先生曾经指出:“家庭者,人生之最初学校也。”“一个人思想的发展,知识的丰富,品德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家庭教育实应负完全的责任。”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人一生中起步最早、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家庭教育的优势和对教育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第一、家长和子女接触的时间最早也最长,有利于教育。孩子从出生到六、七岁上学前,大部分时间是生活在家里。即使上学后,在家的时间仍远比在校时间多。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特殊的亲子关系,使得家长能够深入而系统地了解子女的全面情况,所谓“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从而做到家庭教育从子女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教育。个别教育、因材施教是家庭教育的最大优势。
第二、家庭教育相比学校教育具有连续性。孩子出生后,从小到大,几乎有三分之二的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不管用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教育,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教育影响着子女。这种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言谈举止等都在不断地给予影响和示范,其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当大,伴随着人的一生。这种终身性的教育往往反映出一个家庭的家风,家风的好坏往往要延续几代人,甚至十几代、几十代。同时家风又反映了一个家庭的学风,学风的好坏也往往延续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家庭教育的连续性往往对家族人才群体的崛起有着重要影响。
第三、家庭教育是最直接最生动最有活力的教育。家长和子女的特殊关系决定了家长在子女的身心发展中起着非同一般的作用。子女因为与家长在血缘上、经济上、思想感情上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受家庭的影响最直接、最生动、最经常、最深刻,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越亲密,相互之间情感的感染性越强,感化作用越大;反之,则感染性越弱,感化作用越小。父母与子女的特殊关系,他们之间容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家庭教育不仅表现为父母对子女的直接的正面的灌输、宣传和教诲,家庭生活的许多方面的因素,都会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家庭的文化环境、语言环境、生活习惯,以至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在耳濡目染的作用下,渗透到孩子的思想意识中去起着重要的教育作用。父母对一切的评价、议论,都可能成为子女进行道德评价的依据。家长的言行举止,兴趣爱好都可能成为子女效仿的榜样,所有这些,都是对子女最直接、最生动的教育,对子女的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四、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和延伸。我们已知道,家庭教育是贯彻子女一生的。尽管学校教育是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起着主导作用。但是仍需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有效的教育,才能提高教育质量。如果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配合,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就能增强学校教育效果;反之,则会起阻碍、干扰、削弱或抵销学校教育的作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在论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时说:“学校教育应当领导家庭教育,但决不能少了家庭教育这一重要的环节,这是学校教育的最有益的补充。”这就说明了上面的道理。
二、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入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家庭教育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越来越滞后。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山区老区,家庭教育的问题更突出:
(一)“留守儿童”增多,家庭教育不全或空白
近年来,由于山区经济欠发达,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年轻的家长纷纷外出打工,造成家庭教育的不全或空白。这部分学生或与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或寄养在亲戚朋友家中,这些代管者,大多局限于让孩子吃饱穿暖、不发生安全事故之类的浅层关怀和监管,几乎很难尽到对孩子其他方面的教育和管理。拿由祖辈监管的孩子来说,祖辈普遍只想着“让孩子吃好喝好就行”,所以就存在着重吃穿、重物质,轻心理、轻性情的做法,而对“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学习、行为习惯重视不够,在心理和精神上更是缺乏关注,一些孩子的心灵被扭曲而形成的孤僻、任性、倔强的心理,在学校很难与老师同学沟通,我行我素。家庭教育的空白或不全成为影响孩子学习进步和健康成长的一个主要因素。
(二)有些家庭的教育者不能起榜样示范作用 
由于受山区经济条件、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有些家长的思想境界与道德水准不高。他们不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所具有的隐性,更没想到自己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注意言行,行动鲁莽、语言粗俗,在孩子面前没有表现出长者的风范。受父母影响,这些孩子也慢慢也滋长了一些不良的想法并表现于言行举止上。虽然有学校的教育引导,但孩子毕竟是孩子,在不良的家庭环境中,不可能 “出淤泥而不染”,他们爱模仿的天性注定要受到家庭成员和家庭文化的影响。所以,家长没有起到榜样示范作用,没有在孩子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这对长期生活在他们身边的孩子影响是极大的。
(三)有些家庭教育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
观念落后是最大的落后。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在一些家长的大脑中已根深蒂固,严重束缚了家长的教育思想。他们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调查发现,有相当部分的家庭教育承担者缺乏进行家庭教育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采用他们曾经经历和接受过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子女,普遍存在用物质刺激和打骂的方式来教育孩子的现象。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有绝对权威,家长主义、命令主义等落后陈旧的思想观念已深深地扎根在他们的头脑中,而且还振振有辞地说:“管你,打你是为了你好”。家长一心只求子女成才,而忽视了首先应该让子女成人。其实家长只有“望子成龙”的心情是不够的,更主要的是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调查还发现,一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还有一些家长则重智轻德,只抓学习成绩,额外给孩子增加学习负担,给孩子造成精神压力和过重的学业负担,而对孩子的品行则很少过问。
(四)有些家庭教育者与学校教育配合不够  
作为班主任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向家长反映了孩子的一些不良现象后,家长就会说:“这孩子我是没办法教育了,我把他交给你老师了,他最听老师的话,你怎么教育都行。拜托了。”将教育的责任完全推给了学校和老师。这部分家长认为把子女送进了学校,教育孩子就属于学校的事了,培养和教育好孩子是学校的应尽之责。近些年,很多家长忙于生计,不能主动与学校沟通联系,将孩子交到学校之后就不闻不问了。特别是到了高年级,有些家长从来不到学校或向老师了解子女在校学习情况,连家长会也不来参加,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哪个班级,老师是谁,对孩子学习情况就更不清楚了。家长不关心在校子女的表现,不同学校配合,有些家长还习惯替子女说话,庇护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在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教育系统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缺乏配合和协调,致使学校教育成效减弱。
    (五)部分家长思想认识出现偏差
近些年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一些大中专毕业生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这种现象造成一部分家长认识上的偏差,认为读书也没有很好出路。致使一部分家长对孩子学习重视程度的减弱,没有了以前那种全身心的关心与重视,现在是再也看不到以往连初考都来陪考的家长了。初中辍学的现象是越来越严重。
三、家庭教育如何更好地发挥其辅助作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变得如此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素养,那么,不管教育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这充分说明了家庭教育在整个系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家庭教育怎样更好地发挥作用呢?
首先,要加强与学校的联系,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与学校形成教育的合力。家长要克服单纯依赖学校的思想。要主动与学校、老师联系,可以电话了解、书信联系、登门拜访、审阅作业和考卷、准时参加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来了解学校对孩子的教育要求和孩子在校的表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其次,要加强学习,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要积极参加家长学校的学习,多向有经验的家长请教。
再次,家长在对待教育的基本观点上,应与学校一致,即贯彻“读书有用论”,摒弃“读书无用论”。试想如果家长在孩子面前时常透露“读书无用”思想,那么老师再“苦口婆心”也难以凑效。
第四,在对待教育的威信上,要确立学校和教师在教育中的威信。常言道“信其师,从其道”。在孩子面前要赞扬学校和老师。如果家长经常破坏学校和老师的威信,学生就会显得无所适从,最后导致师生关系的难以调和。
第五,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及教育方式上,家长应对孩子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才能达到良好效果。有些孩子非常努力,但成绩提高不快,于是家长便断言“孩子笨”。这种态度会造成学生心理负担,自卑以至放弃努力,给老师的教育带来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就是对待成绩的方式上,要么是不闻不问,要么是求全责备,这些都会对学生教育起不良的作用。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即使学生在学习方面不是很理想,也并不是一无是处。作为家长应多与教师配合,全面了解学生的状况,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才能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四、学校教育如何来促进家庭教育
在对学生实施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学校教育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但家庭教育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二者必须有机结合达到和谐统一。家庭要重视家庭教育,学校要关注家庭教育。作为一名学校的教育工作者更要深入了解家庭教育,努力促进家庭教育。
1、要重视家庭教育
学校和老师都要重视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老师要多与家长联系沟通,想方设法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从而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能真正做到劲往一处使。
2、要提高教育质量
学校生存发展的空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只有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让家长满意和认可,从而获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从更大程度上获得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促进作用,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
3、要帮助提高家教水平
要办好家长学校,开好家长会,办好家教通讯,给家长一些有针对性的家教方法指导,提高家长的家教能力。
4、要加强与家庭的联系。
在依托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校联系卡等来促进家校联系的同时,特别要加强家访工作,增加家访次数,不要动不动就请家长到校,要主动上门家访,以促进家校的密切配合,形成良性互动。
总之,无论是学校、家庭、教师还是家长,都应围绕“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的教育宗旨,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共同配合,形成合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宁化县“争当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家教征文一等奖作品

文章来自: 本站原创
引用通告: 查看所有引用 | 我要引用此文章
Tags: 家庭 教育 作用 现状 家校配合
相关日志: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2753
发表评论
昵 称:
密 码: 游客发言不需要密码.
内 容:
验证码: 验证码
选 项:
虽然发表评论不用注册,但是为了保护您的发言权,建议您注册帐号.
字数限制 1000 字 | UBB代码 开启 | [img]标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