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 于2006年11月13日
“麻辣教师”教育手记
作者:男孩 日期:2011-05-08
梅山中学 叶林
“你天生就是一块当老师的料”,有些同行常常这样对我说,不知道是在表扬我还是在批评我。但我确实喜欢当老师。读中学时曾参加过一次命题作文比赛《我想成为一名……》,我在省略号上填上了“乡村女老师”,结果深得老师的欢心,我得了一等奖。人生有许多选择,如果有人问我,这辈子最明智的选择是什么,我会毫不迟疑地说:选对了职业。当了十几年的教师,也常常问自己是不是个好老师?如果要在学生中作个调查,我估计一部分学生会说:“好棒”!另一部分学生会说:“叶老师好恐怖噢”!有XXX家用颜色将人划分为白色、灰色和黑色三类,我想我属于灰色一类。我看过一些歌颂教师的影片,主人公大都是不要孩子、不要家庭,对学生永远充满耐心,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的工作狂。看到这些,我自惭形秽,我自认为自己对工作很敬业,但和他们相比,我还有很大的距离。我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呢?想了很久,不得而知。忽然想起有一位学生私底下与同学议论:叶老师,不好对付,连号称“天不怕地不怕”的XX都被她“整趴下”了,辣得很!于是,“麻辣”俩字便自然而然跃入我的脑中,这便有了这篇《“麻辣教师”教育手记》。
“我要报复”
“叶老师,HX回到家就嚎啕大哭,说是一次不小心拿错了LD的书,LD不依不饶地说他偷了她的书。HX气死了,一边哭一边说要报复。叶老师,你快来劝劝他。”
LD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但在她身上并没有丝毫的自负和傲气,相反,她甚至有点自卑,可能是有同学说她除了学习好,别无特长。她是客家人,客家女孩很有忍性,不张扬。学习好全在于她学习非常踏实,上课目不转睛地看着老师,专心。这么一个女孩居然会把HX气成这样?
电话里,我都能感到HX是鼻涕、眼泪流满面,他几乎在嚎:“我不小心拿错了LD的书,她就诬陷我偷了她的书。我要报复她,我要报复!”
我平静地,故作轻松地:“说给老师听听,你要怎么报复?”。
哭声控制了一些,“我不管,我就是要报复”。
“好,老师来为你设计一下报复计划。今天下午,你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LD揍一顿,把她打倒在地,再踏上一只脚。LD在同学面前痛哭求饶。同学们一定说你是英雄。”
电话那边只有一抽一抽的声音,不说话。
“你应该还记得老师给你们说过,人活着就是要让身边的人感到因为有了你而感到快乐,快乐是可以传染的,你也会因此而获得快乐。好了,你选择吧!”
“可是,我跟她解释了,她还说我偷她的书。”
“LD是不是很坏,坏成什么地步?你客观评价一下她。”
电话那边似乎平静下来。
“HX,好好想想,LD为什么会这么说?”
“老师,你能不能跟她说,不要再说我偷她的书了?”
“没问题,下午我会请你们俩一块谈谈,记住要学会与人沟通,相信你们会相互谅解的。”
事后我从LD那了解到:LD多次受到HX的欺侮,HX坐在LD后面时老用东西刺她,在班上平白无故地说:LD你要减肥了。某一天又突然说:LD你现在可以不用减肥了。
“LD,那你当时就要跟他说呀!”
“跟他说了,他还向我道谦,可不久他还那样。”
事情明了了,LD是在利用“偷书事件”进行“反击”。
处理结果:我作中间调解人,俩人面对面开诚布公地说出自已的想法,都哭了一场。“报复事件”不了了之。
HX家长来电话:“谢谢您,叶老师。现在HX和同学们的关系好多了”。
教育心得:其实HX心地比较善良,但行事有点偏激、自制力差。你要真劝他,反而助长其报复情绪。我这一招实则欲擒故纵。
心服先得口服
叶老师,不好对付,为什么?几乎没有学生能在我这狡辩成功。举个例子,你要问我们班的课任老师,哪个学生最难缠,准保个个都说:CL。CL经常犯错误,而且犯了错误还横,课任老师说他一句,他还一句,倒好像他受了天大的委屈似的。
这不,上课不好好听讲,写其他作业,又被英语老师叫到办公室了。这家伙太不知好歹了,英语老师七、八个月身孕了,他还不知体谅。
我把CL请到办公室,“说说看,怎么回事?”
“我就是上课写了一下作业,被老师发现了,她就叫我去办公室,我还要听课呢。”
好家伙,倒成了老师的不是了。
“噢,你不明白老师为什么叫你来办公室,我跟你解释一下,老师在成全你,也在提醒你。”
茫然地望着我。
“你想啊!一心不能二用,老师看你偷偷摸摸地做作业,课听不好,作业肯定也做不好,干脆让你到办公室来一心一意地把一件事做好。这不是成全你吗?”
“那,以前也有别的同学做作业的,她怎么不叫他们到办公室来”。
“说实话,这我不知道,我也不想进行这种无聊的调查。我问你,他们做得对不对?”
“不对”
“很好,说明你是个是非分明的孩子。在数学里用来作为推理的依据一定要是什么命题?”
“真命题”。
“很好,数学学得不错,现在你用别人的错误作为你犯错误的借口,行不行得通?”。
低低地,无奈地:“行不通。”
“再说,自己的未来自己负责。现在我们是谈你的问题,如果你想知道老师是怎么处理其他同学的,下次一定请你旁观,如何?”
“不要,可我也只是翻书的候,发现作业没做,就本能地补起来了啊!老师也不能……”
厉害吧!自己犯了错误,不好好反省,先指责老师的态度。
“好,现在你是英语老师,我是你。咱们来个情景再现。噢,英语老师还怀着小BB呢,你抱着这两叠作业本,权当体验一下老师所承受的负担。”
“在你讲课的时候学生不听偷偷地做作业,老师您的表情应该是……?开心?生气?哪一种应该是正常的反映?”
泄了气的样子:“生气”。
“明白老师为什么这么做了?”
CL点点头。
我趁势用爱因斯坦的名言好好教育了CL一番:“不要把学习看作是负担,而要看作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好好珍惜,不要等失去了才觉可贵。”
CL终于心平气和地向英语老师认错了。
教育心得:初中的孩子自我意识已形成,好钻牛角尖,不肯轻易认错,经常为自己的错误进行“顽强”的争辩,在教育过程中须引导他们换位思考。
将冰熔化
“麻辣教师”也有细心的一面。刚上初一,她就引起了麻辣教师的注意,课堂上小组讨论时,她总是独自一人,不参与讨论,不主动与人说话,不笑。上课经常迟到、缺交作业。
(在学校)
老师问:“为什么缺交作业?”
“嗯”。一脸无所谓。
“你怎么这样。”
白老师一眼。
“我没法管你了,让你家长来。”
“来就来”。
这是一块冰,站在几米之外都能感到一股冷气。
当晚,这孩子就离家出走,幸好被她家楼下的保安无意发现,将她劝回时还惊动了110。
(在家里,与继母)
继母:“JY,快起来,要迟到了。”
“迟到就迟到,不要你管,贱女人。”
(在家里,与父亲)
“爸,这道题怎么做?”
“好,我跟你讲一下。”
“别罗嗦,你写出来。”
“你这孩子,怎么这样?我要跟你们叶老师讲。”
“讲就讲。”
她父亲对我说:“这孩子,很小时她亲妈就离开了她。我总觉得她可怜,不忍心管她太严。平时我工作忙,都是她(继母)管”。
打了几次交道后,我发现她继母是个很热心的人,爱管事。对JY,她倒是视如已出,生活上照顾得很周到。看到不顺眼的,就要管,直来直去的,没什么心眼儿。但JY毫不领情。她继母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看到JY的日记,JY用最恶毒的语言咒她的继母。
继母很委屈地跟我说:“她自理能力很差,什么都要我来管,虽然我是她继母,但我真的还是希望她好。说自私点,她好,将来有个幸福的未来,我和她爸也少了一份负担。可这孩子跟她亲妈一样,没心没肝的,她亲妈在她小时候就跟她爸离婚了,后来我跟他爸结婚,她妈就从来没来看过她”。
(军训时,与同学)
军训时,因教官管理比较严历,她总违规受罚,同学说,她突然会直勾勾地看着你,一动不动。“叶老师,JY那样好恐怖噢!”
于是我找其他学生了解JY。学生H、Z帮了我的忙:“老师,其实大家都不了解她,她也会笑的,也会跟别人谈她的事,她跟我们说:不知道为什么,我亲妈从不来看我?”
这个看似对什么都无所谓的孩子并非无所谓啊!问题找到后,我做了几件事:①先后与她父亲、继母共商对策,俩人在教导孩子方面要达成共识,生活上继母多照顾,学习上父亲多管一管,亲身母亲的情况要开诚布公地给孩子讲清楚,不要让孩子瞎猜测。②将H、Z和几位富有爱心、同情心的孩子和JY一块座,并叮嘱她们,课堂上JY不找你们讨论,你们要主动找JY。③将JY的情况跟课任老师通气,请他们多给她一些关心。
这一切都在悄悄地进行着,大半年过去了,现在的JY开朗多了,脸也显得生动多了。重返故地参加“三防”时,教官都说这孩子有好大变化。为了让她融入集体,我创造机会让她主持了一次班会课,对她产生了很大的鼓励作用。这孩子终于渐渐融入到同学中去。她的继母和父亲都跟我说:同以前比,这孩子懂事多了。有时还会主动做家务,西红柿炒鸡蛋就做得很好。
教育心得:“缺损家庭”的孩子问题多。对这些孩子,一定要沉住气,细心观察,全面了解情况,付之于爱心,借助同学、家长和课任老师的力量形成一股合力,定能将这座“冰山”熔化。
冷水烧茶,慢慢热
(中午1:00)
“叶老师,我问她什么,她都不说,她说她不上学了。”
“别急,你让XY来听电话”。
“XY快来听电话,叶老师要跟你说话。”电话那头传来悉悉嗦嗦的声音。
母亲尴尬地对我说:“她不听电话。”似乎为了安慰我,“前段时间,她爸爸从外地打电话祝她生日快乐,她都不听。叶老师,我先劝劝她。”
(中午2:00)
我给XY家打电话,没人接。
拔通她母亲手机。“XY不听电话,那我作一次家访吧!”
“叶老师,我已经到公司上班了,我给您地址,您帮我好好劝劝她。”
这是个什么样的母亲啊!以前我曾多次与之联系,她都借口工作忙、没时间。XY现在都这样了,她还“工作至上”。
“有些问题需要家长的配合,这样吧,您能不能早点回家,晚上我再去家访。”
“好,好,好。”
(下午,放学后6:00)
下午一放学,我立即打的,来到XY家。一进XY家,XY正在沙发上呆坐着,她妈妈赶紧说她:“快给叶老师打招呼啊!”
XY坐着没动,傻傻地笑一笑,就算是打招呼了。
“这孩子,老师来了,也不会打招呼。”
“XY已经给我打招呼了,噢,老师口渴了,给老师倒杯水。”
妈妈赶紧抢着给我倒水。
“我是XY的客人,让XY给我倒吧!”
XY起身给我倒了一杯水,递给我。
“谢谢。”我顺势将她拉到身边坐下。随便问她一些情况。她母亲的手机响起来。嗓门很大地谈着她的公司业务。
我拉着XY的手,起身,“XY,带我参观一下你的房间”。
“昨天上午,你上课迟到了,老师上完课又去听课、下午又去学习去了,还没来得及问你是怎么回事呢?”
“看错时间”。
“听同学说,你昨天下午没上课,今天又没上课,怎么回事呢?”
不作声。
“老师的电话你怎么不接呢?”
不作声。
“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啦?”
不作声。
“说给老师听听,看看老师能不能帮帮你?”
不作声。
“老师今天又是上课,又是开会的,好累,XY啊,能不能痛痛快快地跟老师说说,你要相信老师啊。”
抿了抿嘴,仍不作声。
内向的孩子不善倾述,话到嘴边,又生生咽下去了。
“你不说话,那叶老师来猜猜看,我在你们这个年龄,不开心要么因为学习不好、要么因为和同学和父母和老师关系没处好。”
“最近学习感到吃力了?”
不说话,摇摇头。
“你的性格那么好,不可能和同学闹矛盾了吧?”
不说话,摇摇头。
“老师也没得罪你吧!你迟到,我还没来得及批评你呢!”
她不说话,但忍不住笑了笑。
“那准是你爸爸、妈妈的原因。我知道你妈妈是搞房地产的。你爸爸呢?他在哪工作?”
“不知道(在哪工作),好像是当会计,他经常出差。”
“你爸爸、妈妈都这么忙,那都没时间管你了吧!”
眼泪哗地流得满面。头深深地埋下去了。
“那你平时上完课回到家都干些什么呢?”
“做作业”。
“还有呢”。
“看电视”。
“还有呢”。
摇摇头,“我一个人在家,很无聊。”
自始至终都是默默地淌着泪,听不到抽泣的声音。
“今天数学测验了,老师走的勿忙,忘了带试卷了,我给你出里面一道最难的题吧!”
趁XY做题时,我赶紧溜出来,与她妈妈聊聊。在聊的过程中又有三次电话打断。她妈妈以前在部队当过卫生员,接电话的声音特别大。
“平时,电话也这样多?”
“是,没办法,我的工作性质就是这样,经常周六、周日还要带客户去看房。XY有时候听我接电话就捂住耳朵。”她很爽朗地哈哈大笑。
“孩子捂住耳朵,就在向您抗议了。您在这叽哩呱啦地谈您的工作,哪还有半点家的感觉啊!实在没办法,您该背着孩子悄悄地在房间里打。”
“叶老师,您跟XY谈得怎么样了”。
“哭了。她好像很孤独。”
“唉,她爸经常出差,几个月不回家,她虽然不接她爸的电话,但我知道,她还是很想她爸的,每次她爸回来,她高兴得不得了。唉!我跟她爸都是属于性格很开朗的一类,她一点都没像我们,内向,就是内向,问她什么都不说。打又打不得,别的孩子怎么都不会像她这样。”
“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也很多,这与他们所处的家庭环境、所受的教育、结识的朋友、所接受的社会信息等等都有很大关系。十四岁的女孩,很敏感的,她需要爸、妈的关心。我给您提几条建议吧。(1)她爸不在家,你能不能把自己的情况跟公司说说,尽量按时回家,回家以后把电话调成振动。(2)心理学中有一种分离综合症,当然你女儿没达到这种程度,把你们的工作性质给女儿说说,取得孩子的谅解。(3)和孩子一起制订计划,不要让孩子的时间变成一片空白,人一无聊,心理就要出毛病的”。
回到XY的房间,XY已把题目做完了。我赶紧表扬了她几句,她情绪好起来了。于是又接着聊。
谈话要点:爸爸、妈妈工作忙是敬业的表现,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不关心你了,XY一定要理解;爸爸、妈妈有自己的工作,XY也有自己的学习,要把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安排好;自己有什么想法要跟爸爸、妈妈沟通,不要憋在心里;老师永远是她的朋友,有烦恼的事情一定要同老师聊聊。
(晚9::30)
XY和妈妈将我送上车,XY笑着同我挥手告别。
这还只是一个开端,剩下的问题还得靠他们自个儿解决,我祝福他们。
教育心得:要问我,深圳的家长,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一个字:忙。回回跟他说孩子的情况,都是:忙啊!没时间。
XY一度上网聊天成瘾,直至半夜,上课无精打采的。现在看来她只不过是在寻求感情寄托罢了。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是问题家长,许多家长犹如孩子的枕头,离孩子的大脑最近,却不知孩子想些什么,需要什么。和这些家长打交道时,一方面要体谅家长,另一方面要多与他们商量,给他们一些建议和帮助,切忌把家长当成你的教育对象,指责多、要求多。
其实,我也碰到过许多事业很成功,教育孩子也很成功的家长,有机会的话,我们该让这些家长介绍他们的经验,给那些忙得“没时间”关心孩子的家长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学生表扬我”
这个学期我最大的收获不是班上得了几面流动红旗,赢了几面奖状,而是我得到学生的表扬了。
说来话长,这个班是我从初一就开始带上来的,应该说我付出了许多,尽可能地替学生考虑得周全些,很多事情都是亲历亲为。初一下学期期末,我开了一次班会,题为《老师,我想对您说》。会后每位同学写一封信给老师,我收到的信大部分是这样说的:“叶老师,您虽然很负责,可您太严历了,发起脾气来简直让我们感到恐怖。”“叶老师,有时候,您因为批评同学,心情不好,上课时也是带着情绪的,好像在跟全班同学生气似的。”“老师,您偶而也会跟我们开开玩笑,您知道吗?您笑起来很美的,您要多笑笑,有益身心健康噢!”
据说,班上几个胆小的同学上我的课时,胆战心惊的,可能是因为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我会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极不满意的神情。毕竟我带的这个班是个重点班啊!重点班的学生怎么能这样呢?
说句实在话,当我看到这些信的时候,我感到寒心,认为这些孩子太不懂事了,太不知好歹了,我付出这么多,他们居然不领情,对老师横挑鼻子竖挑眼的,都说重点班的孩子没良心,果然如此。可不管怎么样,班还得带下去啊!虽然心里很不舒服,但我其实还是采纳了学生的许多建议,比如:即使发生再不愉快的事,我也会在进教室的一刹那,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给同学们一个笑脸。
真正扭转师生关系的一次转机,我想是由我主持了亲子活动《亲情无价》以后,因为这个活动的录相要拿到区里参加心理健康活动课的评比,我非常重视。专门去请教了一位在电视台工作的编缉,她曾成功地策划了几次《成长心连心》活动,很有经验。
刚开始,我拿着自己精心写好的方案设计给她看,她说了一句:这是你要的,不是学生要的。我不懂,她进一步解释:要让学生参与设计。我说,我是让学生参与啊。她说:“不是,是你设计好了,让学生参与,而不是学生‘乐意’参与”。这句话给我的震动很大。她,一位教育界的“外行人”,一眼就看出了问题的实质。
随后在重新设计方案时,又发生了很多事,我一直在问:学生行不行?家长会不会配合?事先一点不准备好,会不会冷场啊?她就一句话:相信学生,相信家长,如果真的有问题的话就让它暴露出来好了。
按旧的模式开这个班会,我是心中太有数了,但我是一个喜欢接受挑战的人,我接受了这位编缉的许多意见。接下来我召集学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想法,我们要营造一个什么氛围,活动室怎么布置,选什么音乐,设计一些什么话题,谁负责买水,等等。在整个活动中我仅仅起一个主持和引导的作用。3月28日的那天,四十多名学生和四十多名家长欢聚一堂,学生和家长一起游戏、表演、平等对话,活动搞得非常成功。
这次活动对我们班影响非常深远,这样说一点也不夸张。通过这次活动,与其说锻炼了学生,不如说改变了我。在工作中,虽然我们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和做法是正确的,但因为我们的方法不对路,凡事大包大揽,与学生缺少沟通,没有取得学生的理解,出现问题我们就发脾气埋怨学生,对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
在今后的工作中,可能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但我相信只要老师、学生经常沟通,互相理解,共同努力,就能够解决问题。这,已成为我、学生、家长之间的共识。
学生在成长,老师也需要成长,虽然这种成长伴随着对自己的否定,有些痛苦。但看到这个学期学生写给我的一封封“表扬”信:“老师,我想对您说……”。我感觉值,内心欣慰。因此,老师经常了解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这对改进我们的工作是大有帮助的。
教育心得:当惯了老师,当惯了班主任,不由自主地习惯了大包大揽,于是习惯了自己是“正确”化身的角色,自己累得不行,可学生还不领情,真是比“窦蛾还冤哪”!怎么办?相信学生,给孩子一片自由、宽松的天空,与学生“共同成长”。
人无完人,教师也一样,我不是把这作为我工作失误的借口,而是提醒自己多听听孩子们的意见,多去了解一下自己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以修正自己的教育行为。
与其让结果完美,不如让过程完美
上篇写道,我主持了一次全体同学和家长参加的亲子活动《亲情无价》。我的原计划是根据自己写好的心理活动课教案,让学生和家长都行动起来,作好精心准备,开一场我想象中的“温馨的、感人的、完美的班会”。
接受了专业人士的意见,这次的活动课我听取了许多学生的意见,挑选了十几位同学作为这次活动的核心人物,依靠他们的努力成功地开展了这次活动。
在活动的准备中,我问学生:“我们将营造一种什么样的环境呢?”
学生七嘴八舌,“温馨”、“感人”、“和谐”、“平等”、“快乐”。
“为了营造温馨、和谐、平等、快乐的环境,那我们该怎么做呢?”
“家长来了,我们要有礼貌”、“我们要积极参与”、“要积极发言”。
“这次活动是全体家长和我们一起参加,大家想一想有哪些事我们该准备准备的?”
……
孩子们说的和我当初设计的其实差不多。但活动形式变了就大不一样了。过去是以老师为主,现在的主角是学生。在活动中,当我发现一些孩子不够积极时,我会轻轻地走到他身边,悄悄对他说:“我们的誓言是……”,这孩子便立刻心领神会地点点头赶紧行动起来。
只要你引导得当,很多事你会最终发现学生会说出你心中想要的。让孩子们参与,让学生动起来,给他们机会,哪怕他们表现并不出色。
我们学校的课外活动很多,每次我将活动布置下去后,便扔下一句话:你们自己安排,遇到困难了,再找我。不要主动给学生当参谋,学生感到需要了自然会来求你。可能我会因此导致班上的活动搞得不够出色,得不了这个奖那个奖的。但我觉得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得到的锻炼比什么奖都强,过程重于结果!也许,我是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酸吧!
教育心得:偶然从两位同事那儿听到这样一件事:幼儿园的小孩在进行汇报表演,主持人让小朋友上台学拔萝卜。一连上来了三对孩子,主持人都很不满意:“不行、不行,换、换、快换”。直到第四对孩子上台,才勉强满意了。试想想,除了那两位孩子的家长感觉良好外(我的孩子比别的孩子强),主持人伤了多少父母的心啊!与其让结果完美,不如让过程完美。我所理解的完美过程,便是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的机会,学生不是个忠实执行教师意志的“木偶”。
做个爱管闲事的老师
我是初二(3)班的班主任,关注、管理初二(3)班的学生是我的职责和义务。可是,如果发现别的班的学生有不良行为,我该不该管呢?
想管,但是怕学生不买帐,怕别的班主任误解——“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自己班还管不过来呢,还管别班的事”。
我相信其他老师也有过这样类似的顾虑。然而,职业道德使然,我还是忍不住经常做一些“狗拿耗子的事”。
一、吸烟事件
——有义务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一天下班,我去学校旁边小卖店买水果,正巧碰到邻班一位学生边走边吞云吐雾。我本想不管,但看旁边有那么多同学,实在忍不住,叫了一声“这位同学,请站住”。好家伙,我这一叫,他反倒加快脚步,冲入旁边的一小卖店。这些店大都是前面是店后面住人,里面黑乎乎的。这孩子的举动把我惹火了,他没想到我会一直跟下去,把他捉住。
“出来”。
“干嘛,干嘛”。心虚虚的,但嘴还硬。
“不干嘛,你听见我叫你了没有”。
不作声。
“你以为我在叫别人,是吧!”(给这孩子台阶下)
“嗯”。
“你猜猜看,我叫你会有什么事”。
很紧张的样子。
“你知不知道,国家规定未成年人不得吸烟?我们刚进行过课题学习《吸烟的危害》,你应该很清楚吸烟对未成年人的危害更甚于成年人,不准未成年人吸烟不是一种限制而是一种保护”。
这孩子看我心平气和的样子,也平静下来了,点点头,第一句话就是“您能不能不要告诉(我的)班主任。”
我反问他一句“你能保证不吸烟吗?”
“我保证”。
“关键是行动。班主任、老师们、还有你的父母,都会监督你的行动。走吧。”我并不向他保证什么,我知道帮助他“戒烟”成功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甚至要持之以恒。
“老师,再见。”
“再见”。
教育心得:我是班主任,我当然希望我的学生个个优秀。但学生之间的不良行为的确会互相影响。因此,在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的同时,我们也有义务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如果对别班学生的不良行为视而不见,久而久之,你就会发现同样的不良现象也出现在你的学生身上。
二、值日事件
每个学期,学校会轮流安排一个班的学生在校门口“迎宾”,一方面是检查同学们的仪容仪表、是否带校卡,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向进门的老师问好,培养他们讲礼貌的习惯。
有一次,轮到我班的学生值日,我看到令人难堪的一幕:当值日生要求进校门的学生出示校卡时,有些学生充耳不闻,反倒加快脚步,目不斜视,冲入校园。我的学生可怜巴巴地追在他们的后面:“请出示校卡!出示校卡!校卡!校卡!校卡!”这些学生于是不耐烦地抽出校卡恶狠狠地翻白眼:看!
二天下来,我看见值日的学生一个个垂头丧气。我了解学校对值日生的一些要求后,一方面给学生鼓劲,告诉他们做任何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碰到困难要想力法。同时向学校领导反映了这一情况,提了一些建议,建议人车分流,行人走侧门,便于学生值日和检查。
星期三,我制作了几个字“进校门请主动出示校卡”,贴在木版上立在校门口。同时陪同学生一起值日。对违规学生,我把他们拉到标语前让他们大声读,然后教育他们:这些值日生站在这迎接你们,对他们应该尊重,尊重别人也就是尊重你自己。
这一天情况大为好转,学生深受鼓舞。星期四、星期五我就放手让学生去做,效果很好。通过这件事,我让学生明白:有些不尽如人意的事,通过我们的努力是可以改善的。
教育心得:学校无小事,事事都可能是教育学生的契机。师生一天的学习和生活从进校门那一刻就开始了。希望我们更多的老师去“多管闲事”,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和谐友爱的氛围。愿我们梅山中学的师生每天走进校门后身心愉悦,每一天的学习、生活充满快乐。
“你们班……”换成“咱们班……”
“你们班的学生太差劲了……”
“你们班的学生又自私又……”
“你们班哪还象重点班?……”
许多课任老师都有过向班主任投诉学生的经历。可是很少有人想过此时班主任的心情:惭愧——我班上的学生怎么又犯事了;生气——这帮孩子太不争气了;反感——这不是指责我工作没做好、无能吗?有本事,你来啊!
我是(3)班的班主任,同时又是(4)班的课任老师,双重身份,逼得我不得不作换位思考。
“你们班……”,这一下就把自己置身这个班之外,把自己当外人了。说实在话,作为班主任,我会感到你没有真正投入这个班的工作。很多课任老师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那是不是今后遇到问题就不要跟班主任通气了呢?当然不是。相反,班主任都真诚希望课任老师和自己勤商量、常沟通。当然,在沟通的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刻薄的语言,有事说事,更不要“扣帽子”。用语温和些,例如把“你们班”换成“咱们班”。
另外,当您“投诉”时一定别忘了和班主任共同承担教育学生的责任。如果班主任一味地为了维护课任老师,与学生针锋相对,往往会导致一些学生与老师的关系紧张。带着对立的情绪处理问题,很有可能留下隐患,老师在学生中的威信也会大打折扣。
教育心得:据调查,在处理犯错误的学生的问题上,班主任与课任老师经常意见不一致甚至产生矛盾。也许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的“教育心态”出现了一些问题。究其原因,或许是老师们的工作压力大,或许是老师之间“交心”不够。
因为你年青
以前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医生和教师,越老越吃香。确实,无论是医生临床实践积累起来的医学经验,还是教师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案例进行的分析总结,都是非常重要的。新医生和新教师有的是活力和热情,欠缺的是经验,怎么办?
我读完师范后参加工作那一年刚好20岁,新学期教师开会时,旁边的老师提醒我:快出去,老师要开会了。我连忙向他解释:我是来当老师的。从学生一下变为老师,现在回忆那感觉,怪怪的。学生对自己喊叶老师,老是反应不过来。面对教学中的一大摊事,还有那一大帮学生,真感到应付不过来。
教师这一特殊的职业,造就了教师这个群体都有这么一个特点:热心,好为人师。每当我遇到麻烦时,便有一大帮“老”教师给我出谋划策。现在回忆起来,真的很想对他们说声:谢谢!
现在我也成“老”教师了,也不时地给人“出谋划策”了,我想对那些初为人师的同行说:虚心听,用心琢磨,即便是“老教师”的妙招你也要加工处理,使之更符合你的行事风格和班级的具体情况。有时,别人支的招有些可能是“损招”——一时有用,但从长远来看却不利于学生和你个人的成长。在这我给大家说两件事吧。
一、“你们甭想逃过老师的眼睛”
91年我刚当老师,接了一个差班。该班学生舞弊成风。那时社会风气也不正,社会上流传着“新读书无用论”: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
我挺苦恼。于是有“老”教师传我一招:“明天,你就跟学生说,你们那些舞弊招数都是老师我当年玩剩下的,你们的舞弊招数甭想逃过老师的眼睛”。
第二天,我如法炮制,引来学生的一阵哄笑。在后面的考试中,我也确实让学生领略到了我的历害,屡屡当场抓获舞弊者。“女杀手”的美名在学生中传扬。
现在回忆起来,这是一“损招”。我想在我今后的教师生涯中,我都不会再用它了。将自己置于学生的对立面,这些招都是损招。
现在,我每接一个新班,到了要考试时,我会告诉大家:今天考试,老师想知道你们还有哪些问题没解决,如果有谁想舞弊,我这有一份标准答案,现在就可以送给你,准保你得100分。
这个方法很凑效,大部分学生感到舞弊是件很无聊的事,如果还有学生不识相,被我发现有企图舞弊的行为时,我会轻轻地走到他旁边:我这有份标准答案。
教育心得:我们在处理问题时要时刻想到,你有没有向学生传达错误的信息,“如果你可以通过舞弊当老师,那我为什么不可以通过舞弊当……”。学生舞弊被抓到,就会只怨自己运气不佳或“技术”还不够娴熟,他可能永远不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校园是不自律的学生,在社会上可能就会成为不自律的公民。
二、校园版“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
某班屡屡夺不到红旗,学生安慰老师:老师,您不是希望我们每天快乐成长吗?红旗与我们的快乐相比,哪个更重要?您要想要红旗,我们可以给您做一大堆。老师被逗乐了,从此对此不闻不问,只管“耕耘”,不问收获。
在校园里,班与班之间永远有没完没了的评比,我们教师自身如何对待和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我身边有一些极端的例子:一种是不惜一切代价,誓夺红旗,凡给集体荣誉抹黑的行为一律将受到严厉惩罚;一种是埋怨评比不公,听天由命。当然,这里不排除有些班主任工作特别到位,理所应当夺红旗,对这些班主任我是肃然起敬的,很想向他们请教是怎样做到“红旗不倒”的。
我带的虽然是一重点班,但夺得红旗的次数屈指可数,真是“多乎哉,不多也”。红旗重要还是快乐重要,应该是后者吧!所以当班上与红旗无缘时,我也没采取什么措施,渐渐地,我发现学生也无所谓了,工作也有所懈怠了。学校的评比其实也是一种竞争,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通过竞争不断地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其实,成功的喜悦才是高层次的快乐,才是重要的。于是,我重新调整了一下策略,要重视学校的评比,通过评比发现我们班的问题,我们要动脑筋想办法把事情做得更好。
当然,在评比中我也确实发现有些值日的学生给各班打分比较随意。于是我鼓励学生对人对己都要公平、公开、公正,首先要诚心待人,要求本班值日生公平、公开、公正地给兄弟班打分,从而获得他人的诚心,对自己的不足,要敢于正视,勇于改正。同时,我也积极向上反映,要求学生处“培训”值日生,提高他们的素养。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不公正的事情会逐渐减少。
教育心得:向上反映真实的情况,力争“公平、公开、公正”,会不会被人说成“斤斤计较”?这是我的顾虑,其实也是许多班主任的顾虑。的确,“公平、公开、公正”是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工作氛围,需要大家共同参与。营造这种良好的氛围,首先要从“我“做起,“公平、公开、公正”的氛围就会自然形成。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良好的竞争意识、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不公正事件,倡导从我做起。提意见是需要勇气的,我们要善待那些敢提意见的老师——你我视角不同,看法就可能不同,而这恰恰是一个左右沟通、避免犯错的机会。
邻居的手机不见了
我住在梅林一村,环境很好。吃罢晚饭,我经常带女儿出去散步。社区的晚上,热闹得很,年轻人在球场上挥汗如雨,老人们则聚在一起翩翩起舞,孩子们也凑一块玩他们的游戏。这不,我又遇到一位在学拉丁舞的学生家长。家长与老师一见面,聊的无非就是孩子现在怎么样了、成绩好不好的话题。
临别时,我叮嘱一句:这段时间,孩子越是学习紧张,越要注意锻炼,小Z和小Y、小H他们还常在一块踢球吧?小Z的家长立刻非常敏感地把我拉到一旁低声说:“小Z最近和小H很少来往了”。原来,在一个月前,小Z和小Y、小H到小Y家楼下打乒乓球,没过多久,小H就说肚子痛,一个人回家了。过了一段时间,在他们前一拔打乒乓球的杨阿姨问他们:有没有看到她放在旁边椅子上面的手机?孩子们都说:没看见。
小Y和这位阿姨就住楼上楼下,小Y回家就把这件事跟妈妈说了。小Y妈妈详细问了当时的情况,直觉告诉她:小H有问题。但没有证据,妈妈也怕冤枉了小H,思前想后,妈妈还是给小H试探性地打了个电话:“小H,你那天来我们家楼下打乒乓球,楼上有位阿姨把手机忘在椅子上了,你有没有捡到?”“没有”,孩子否认了。小Y妈妈不便多问,事情也就这样过去了。但从那以后,小H和他们就不在一起玩了。
小Z家长告诉我这些,事情已过去一个多月了,其间可能发生了很多变化。再说,这也是在校外发生的事,管还是不管,我犹豫了。可看到孩子们为了一个手机,彼此不信任而相互疏远,我心里真不是滋味。于是我想试着解决这件事。
为了了解更多的情况,又不伤害学生,我暗地里向小Y的妈妈了解手机的颜色、型号和形状。又与小H玩得比较好的几个同学“随意”聊聊,于是知道了一件重要的情况:小H曾当着一位同学的面用手机给同学打过电话,手机的颜色恰与杨阿姨丢失的手机的颜色相同。但我还不敢贸然行动,于是赶紧致电小H的父亲。寒喧一阵后,我问小H的父亲:
“最近有些孩子搞攀比,缠着家长配手机,您有没有给小H配手机?”
“没有,没有”。
“那就好,刚考完中段考,您来校,我给您谈谈小H的学习情况吧”。
“好”。
小H父亲来了以后,我请他在办公室坐下。将小H约到走廊的另一头,开始与小H的正式谈话:
“小H,一个月前,你和小Z几个人在一村去打乒乓球时,杨阿姨丢了一部白色手机,你知道这回事吗?”
“知道”。
“你说,那天,杨阿姨就在你们前一拔打乒乓球,你们几个在打球时,也没来别的人啊?这手机怎么就不见了呢?”
“我不知道。”
“小H,最近和小Z、小Y还经常在一块玩吗?”
“很少了。”
“你帮叶老师这个忙,只会有好处,不会有坏处,你和同学的关系会像以前一样。每个人都会犯错误,过去发生了什么不重要,关键是现在和将来我们会怎么做。”
孩子的眼神是藏不住事的,他在动摇。
“别忙着回答我,现在你的父亲就在我的办公室。我请你的父亲来,就是想跟他说,你最近的考试考得不错,加把油,你将来会成为你们家的第一个大学生。”
“老师,是我拿了(手机)。”小H眼里有泪水。
“太好了,老师很高兴你能说实话,什么时候把手机还给阿姨?”
“明天。”
拿到手机后,我和小Y的妈妈一起登门把手机还给了杨阿姨。我作为小H的班主任代小H向杨阿姨道了歉,为了让小H从这件事上有所认识,我恳请杨阿姨写了一封信给小H,大意是对小H之前的行为表示原谅,小H仍然是个好孩子。这封信是由我转交到小H手里的,在我转交这封信时,正巧旁边有几个好奇的同学嚷着问:是谁给小H写信?我笑说:“保密,这是我跟小H之间的秘密。”小H和我会心地一笑,他放心了!在那一刻,我看到了小H如释重负似的叹了一口气。
后来我又找机会告诉其他几个孩子,说杨阿姨的手机找到了,不关小H的事。这几个孩子又像以前一样亲密交往了。
教育心得:捡了杨阿姨的手机,小H开始可能只是好奇,贪小便宜,但随着事态的发展,手机分明成了他与几个好朋友之间的一块心病。如果不闻不问,任其发展,势必对孩子的人格成长造成负面影响。但如何过问、尽量以最小的代价解决和处理此事,却让我颇费心事。什么时候、什么场景找小H谈?怎么谈?如果他不承认,怎么办?将小H父亲请到我的办公室,在不动声色中给小H以一定的压力;在小H承认错误后,为他保密,保护他的自尊心,并不深究他以前为什么要那么做。“过去发生了什么不重要,关键是现在和将来我们会怎么做”,不知各位看官以为如何?
后记:写这篇教育手记,也是被逼无奈,因为学校要求班主任每学年交一篇德育论文。写些什么呢?受学校“个性化作文”的启发:学生能将自己写的作文汇成一个册子,自己出“书”,我何尝不可以自己“出”一本班级个性化管理教育手记呢?
在写这份手记时,情绪难免有波动,患得患失——文中的一些人和事,可能会引起当事人的不快。但当我想起那些“让我欢喜让我忧”的孩子的一颦一笑,我的心态变得平和了许多。我不是救世主,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我会尽力使这些孩子的不良状况有所改善,在他人生的道路上起一些积极的推动作用。一切为了孩子,让我们忘掉那些不快吧!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2283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