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 于2006年11月13日
驴的哲学
作者:男孩 日期:2008-11-13
有一天某个农夫的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想办法救出驴子,但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还在井里痛苦地哀嚎着。最后,这位农夫决定放弃,他想这头驴子年纪大了,不值得大费周章去把它救出来,不过无论如何,这口井还是得填起来。于是农夫便请来左邻右舍帮忙一起将井中的驴子埋了,以免除它的痛苦。农夫的邻居们人手一把铲子,开始将泥土铲进枯井中。当这头驴子了解到自己的处境时,刚开始哭得很凄惨。但出人意料的是,一会儿之后这头驴子就安静下来了。农夫好奇地探头往井底一看,出现在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惊:当铲进井里的泥土落在驴子的背部时,驴子的反应令人称奇──它将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到铲进的泥土堆上面!就这样,驴子将大家铲倒在它身上的泥土全数抖落在井底,然后再站上去。很快地,这只驴子便得意地上升到井口,然后在众人惊讶的表情中快步地跑开了!
温馨提示:就如驴子的情况,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时候我们难免会陷入“枯井”里,会被各式各样的“泥沙”倾倒在我们身上,而想要从这些“枯井”脱困的秘诀就是:将“泥沙”抖落掉,然后站到上面去! 人生必须渡过逆流才能走向更高的层次,最重要的是永远看得起自己。
温馨提示:就如驴子的情况,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时候我们难免会陷入“枯井”里,会被各式各样的“泥沙”倾倒在我们身上,而想要从这些“枯井”脱困的秘诀就是:将“泥沙”抖落掉,然后站到上面去! 人生必须渡过逆流才能走向更高的层次,最重要的是永远看得起自己。
保持那种美,别解开第三颗纽扣
作者:男孩 日期:2007-10-14
管理十大经典理论终生受用
作者:男孩 日期:2007-07-24
1、彼得原理
每个组织都是由各种不同的职位、等级或阶层的排列所组成,每个人都隶属于其中的某个等级。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的原理。 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一名称职的教授被提升为大学校长后,却无法胜任;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被提升为主管体育的官员,而无所作为。对一个组织而言,一旦相当部分人员被推到其不称职的级别,就会造成组织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导致平庸者出人头地,发展停滞。因此,这就要求改变单纯的根据贡献决定晋升的企业员工晋升机制,不能因某人在某个岗位上干得很出色,就推断此人一定能够胜任更高一级的职务。将一名职工晋升到一个无法很好发挥才能的岗位,不仅不是对本人的奖励,反而使其无法很好发挥才能,也给企业带来损失。
2、酒与污水定律
每个组织都是由各种不同的职位、等级或阶层的排列所组成,每个人都隶属于其中的某个等级。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的原理。 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一名称职的教授被提升为大学校长后,却无法胜任;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被提升为主管体育的官员,而无所作为。对一个组织而言,一旦相当部分人员被推到其不称职的级别,就会造成组织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导致平庸者出人头地,发展停滞。因此,这就要求改变单纯的根据贡献决定晋升的企业员工晋升机制,不能因某人在某个岗位上干得很出色,就推断此人一定能够胜任更高一级的职务。将一名职工晋升到一个无法很好发挥才能的岗位,不仅不是对本人的奖励,反而使其无法很好发挥才能,也给企业带来损失。
2、酒与污水定律
渡过人生的各种难关 -- 怎样渡过人生的各种难关?
作者:男孩 日期:2007-07-24
杨百万股市生存哲学
作者:男孩 日期:2007-03-30
作者:北京大学 光华管理学院 谢百三教授
在中国城乡居民存款总额中,农民兄弟占了相当于的多数。可是在已经进入21世纪的今天,他们中却很少有人思考过,怎么最合理地使用自己手中的闲钱,怎样当个农民金融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仍在年复一年、世世代代地过着"盖房子--娶妻子--生儿子--盖房子--娶妻子--生儿子"的贫困生活。而中国的工人、知识分子中的不少人则已经开始明白了,钱能生钱,钱能生息。他们已经开始在思考:怎样最科学合理地指挥手中这支"大军"--余钱了,或存银行,或买债券,或买国库券,或买股票。不过说实在的,他们大多也都处于初醒阶段。据笔者对20多个省市所进行的观察调查,深圳、上海、温州、珠海、顺德、广州的居民较快地具备了较高的金融意识,而其中的佼佼者,有的简直比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毕业的金融研究生、教师还高明。他们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就是赫赫有名的平民金融家--杨百万,他的真名叫杨怀定。
1993年7月的一天,一见到复旦大学学生会贴出的邀请杨百万讲学的海报,我就兴冲冲地赶去参加。一进济济一堂的教室,同学们便轰地笑开了,全场齐声鼓起掌来--因为看到自己的老师亦来拜杨百万为师了。杨百万,40多岁,胖胖的身材,说一口带上海口音的清晰的普通话。他的演讲生动、精彩,充满着哲理与智慧的火花--两个多小时中,无一人离场。会后,同学们介绍我和他见了面,他谦虚地说:"侬是正宗的教授,向侬学习。"从此,我们就认识了,多次来往,电话不断。
在中国城乡居民存款总额中,农民兄弟占了相当于的多数。可是在已经进入21世纪的今天,他们中却很少有人思考过,怎么最合理地使用自己手中的闲钱,怎样当个农民金融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仍在年复一年、世世代代地过着"盖房子--娶妻子--生儿子--盖房子--娶妻子--生儿子"的贫困生活。而中国的工人、知识分子中的不少人则已经开始明白了,钱能生钱,钱能生息。他们已经开始在思考:怎样最科学合理地指挥手中这支"大军"--余钱了,或存银行,或买债券,或买国库券,或买股票。不过说实在的,他们大多也都处于初醒阶段。据笔者对20多个省市所进行的观察调查,深圳、上海、温州、珠海、顺德、广州的居民较快地具备了较高的金融意识,而其中的佼佼者,有的简直比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毕业的金融研究生、教师还高明。他们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就是赫赫有名的平民金融家--杨百万,他的真名叫杨怀定。
1993年7月的一天,一见到复旦大学学生会贴出的邀请杨百万讲学的海报,我就兴冲冲地赶去参加。一进济济一堂的教室,同学们便轰地笑开了,全场齐声鼓起掌来--因为看到自己的老师亦来拜杨百万为师了。杨百万,40多岁,胖胖的身材,说一口带上海口音的清晰的普通话。他的演讲生动、精彩,充满着哲理与智慧的火花--两个多小时中,无一人离场。会后,同学们介绍我和他见了面,他谦虚地说:"侬是正宗的教授,向侬学习。"从此,我们就认识了,多次来往,电话不断。